傣族村寨的法槌声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2-07-27
随着一声“啪”的法槌声落下,一件金融借款纠纷案的审理在勐遮镇曼洪村委会的曼洪村民小组落下帷幕,双方当事人都满意地说:“感谢勐海法院,问题解决得太满意了!”
傣语庭审 事前早准备
7月19日的早晨,天上还下着蒙蒙细雨,勐海县人民法院调解速裁庭的法官们一大早就来到了勐遮镇曼洪村委会的一个傣族村寨----曼洪村民小组,为一起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勐海县支行诉岩某等三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庭审作准备。为做到案结事了,公开公正,勐海县法院法官接到此案时,认真了解该案的情况,并作出以下分析:一是勐海县支农惠农小额信贷涉及面广,此案涉及社会诚信问题,在本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三名被告都是傣族,居住在同一个村子,此时正当农忙季节,为了方便被告,到曼洪村民小组开庭比较好;三是为更好地展示勐海法院“为民、便民、利民”的阳光司法服务方式,便于被告答辩,让旁听的傣族群众听得懂、受教育,经和双方当事人商量同意在曼洪村民小组开庭,并用傣语进行庭审;同时通知勐遮镇的部分人大代表、曼洪村委会及村民小组的干部、农行的贷户旁听此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审理能达到真情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切关注群众的愿望,真心解决群众的问题,让群众能够贴近人民法院,感受人民司法服务的目的。
阳光司法 延伸服务
开庭的时间已到,当事人岩某并未到庭,法警立即去到岩某家,经了解,原来当事人“害羞”,不好意思来庭审现场,经村干部和法警做工作,岩某来到了庭上。但是在答辩的过程中,岩某的两个担保人在还贷的问题上有异议,担保人说:“我们帮岩某还了贷款,法庭也要帮助我们拿回这些钱!”。原来被告岩某自从2010年4月9日拿到农行的3万元支农贷款后,好吃懒做,还沾上了赌博的恶习,一年的贷款期限转眼就到了,但是岩某没有任何改变。农行的信贷员多次催收未果,担保人和村干部也多次到岩某家做工作,可被告总是找借口,拒不按约还款。到2012年5月29日共欠农行本息29,290.85元。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勐海县支行一纸诉状将岩某及两个担保人告上法庭,岩某的妻子在极度失望中起诉离婚,分割了财产。
为妥善处理好此案,法官当即休庭,召集岩某、担保人、岩某前妻共同商议,经过法官一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借款人、担保人当庭向原告给付所欠的款项,并帮助借款人和担保人拟定承包合同,有效化解了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对这个结果双方当事人及涉案人都非常满意。
以案说法 解疑释惑
为了让当事人和旁听的群众真正了解此案,审判长在庭审结束后,向旁听的52名群众宣讲了“诚信是合同的灵魂”、“违反合同,法不容情”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还当场解答了旁听群众提出的:“我是担保人,没有用一分钱,为什么还要帮助赔钱?”、“为什么离婚了,还要赔钱?”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农行的同志也就此向群众宣传农行支农惠农的政策及三户联保的责任和目的,同时提醒有借贷的农户,讲诚信是很重要的。通过以案说法,曼洪村委会支书感叹的说:“这样的开庭方式好,群众容易接受,我们村干部也树立了威信!”
善于总结 提高能力
勐海县人民法院通过“阳光司法工程”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接近法庭、亲近法院,使法院工作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把庭审活动的全部运行过程公布在当事人面前,把审判程序的每个关键、每个节点让当事人知晓,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使公开成为一种常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最终得到公众的了解和支持。
(勐海县法院 何文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