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执行解困境 古稀老人送锦旗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6-12-15
父亲请求法院快速执行儿子的房产,为何?
75周岁的李某某系某州直属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妻子离世多年,与儿子相依为命,本以为退休后可安度晚年,但突如而来的变故让他的生活变得困难窘迫。
2013年儿子李小雨因犯走私运输毒品罪被执行死刑。儿子被捕前,为能让儿子安家立业,李某某向银行贷款8万元作首付款为其购置了某小区住房一套。儿子被捕后,他不得不每月代子偿还银行贷款2800余元,贷款一还就3年多,生活也因此陷入极度困境。李某某曾在来信中称“3年来未曾买过1斤肉、1只鸡、1条鱼,全靠在亲戚家开的快餐店拾些剩菜、剩饭维持生存,身体长期患有高血压,医生多次建议住院治疗,但因费用远超过医保报销的范围而不敢住院,只能用廉价中草药和普通降压降糖药来控制病情……”。为早日摆脱还贷压力,处于极其艰难生活境况的古稀老人只好致信法院寻求帮助,请求快速执行儿子的房产。
强制执行没收财产,怎样“安抚”老人?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立即启动“总对总”查询查控系统,及时对某小区住房进行查询、封控,启动对外委托评估程序……。在执行中,当执行法官接到案件打开卷宗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生效的法律文书,而是一封封书信,字里行间声声如泣。执行法官遂电话联系上来信人李某某,电话那边早已激动不已,李某某满腹苦水不知从何说起……,李某某曾在电话中激动地表示“你们法院若处理不好,云盘水库是我的归宿……”。放下电话,执行法官立即赶到李某某居住的小区走访调查,了解了老人李某某中年丧妻,老年失子,身心疲惫,目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正如信中所述,因还贷致生活极其窘迫。找到李某某后,执行法官们一边向其释明法律规定,晓之以理、言之以法、动之以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缓解老人过激的情绪。同时,根据李某某无力偿还贷款及生活困难实际,立即向银行发出暂停还贷通知书。
房产被没收,被执行人父亲缘何反送锦旗?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执行工作就是打通实现债权人权益的“最后一公里”。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后,道谢的大都是申请执行人,而被执行人只要没有怨恨责骂,执行工作也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法不容情,但法外有情,本案房产依法被强制没收处置,执行法官始终以人为本,一心一意为当事人解决困难,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被执行人父亲反送锦旗那一幕……
公平正义,全力实现当事人诉求。在本案执行中,执行法官认真做到依法执行、规范执行,依法依规对房产采取查询→封控→评估→拍卖→分配→移交的处置流程,步步做实,环环相扣。尤其在财产分配环节中,对拟参与分配的银行、李某某、评估公司进行一一调查核实,依法确定参与分配对象和范围,不突破、不缩小,无论是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在财产分配上予以平等保护,当分则分、该缴则缴、应赔则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九条之规定,基于被执行人李小雨(化名)已被执行死刑,其父亲李某某已属孤寡老人,参照当地最低生活标准及其长期身患重病的实际,酌情考虑为其保留生活必需费用8万元。
高效快速,尽力做到案结事了。执行中,执行法官努力做到“不让每一个执行案件在自己的手中延误”。从
热忱服务,让当事人感受司法阳光。“宁愿法官多付出,也让群众少跑路”,在整个执行流程中,从电话联系到实地调查,从系统查控到前往相关行政机关查询,从联系当事人到与银行、开发商等对接,执行法官都做到严格执行、文明执行、有礼有节、热忱服务,以严谨的言行举止,规范的执行行为向当事人传递“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执行理念,播撒司法阳光,进一步彰显司法人文关怀,获得了当事人的满意和认可。
(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