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习 心 得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4-05-26
学 习 心 得
——
通过那天的学习,我唯一一个想法就是,这篇文章并不高端大气上档次,它,接地气。不可否认,写文章嘛,总有需要渲染,需要夸张的地方,有可能是一件在我们身边很多老法官眼中是稀松见惯的事情,经作者对文章的被迫刻意渲染,就有了些许不平凡。但不否认,这篇文章能触动不少人的神经末梢,并深入到思维的深处,能引发我们这些法院人的深深回忆和带点哀伤的浅浅思考。(嗯,从用词来看,我写的这些也是经过我刻意渲染的,希望大家谅解。)
回想刚到法院工作,都必须下派到法庭,我当时是到普文法庭工作,到了那里,一切都很陌生,对工作的陌生,对环境的陌生,绝大部分工作,除非是在罕尖哥和保娘的带领下,否则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后来,罕尖哥调回景洪,陈德明按规定下来了,法庭的工作就更难开展了,当然,这跟陈德明的到来无关,只跟罕尖哥的离开有关,罕尖哥是普文本地人,对环境和人都很熟悉,调解、送达都有绝佳的优势,他一调离后,保娘、雷霞、陈德明和我,四个所谓的外地人,就抓瞎了。至少送达就成为一个大问题。记忆中,那是一个下午,保娘回市院开会了,雷霞请假,就剩我和陈德明两个,我总觉得,保娘不在法庭就无法开展工作,这只能证明自己是有多差,我就和陈德明商量着去送达,但是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的我俩,要去哪里送呢?只有找个朋友,拜托他请假,带领我们去送达,等到陈德明歪歪扭扭的驾驶着我们庭里的北京吉普“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走过了一村又一庄”的顺利送达过后,那种心理的愉悦,我相信,只有我和陈德明能够体会,就好像那是我们心里的一座山,也许不算高,但总有一个奋斗方向,等把这座山征服,会有很多攀越的收获和战胜困难的喜悦,那种记忆,会在心里铭刻一生。就像那篇文章里的某些片段,只是作者渲染得更夸张些,其实叫我渲染起来,难说我和陈德明还在途中遇见了疯狂的野狗呢。说起来事情很平凡很简单,但相信每一个法院的干警都肯定有这种经历。会有很多座心中的小山,那种战胜的喜悦,也只有自己能体会和铭记,也会影响你一生。
说到分享审判工作经验,其实我的经验在我看来是为零的。进入法院后,除了在普文法庭的一年半时间里审过不多的民事案件外,我的经验更多是如何当好一名刑庭内勤。当然今天的主导思想好像是谈审判工作,当然我的这篇文章也是按要求朝这方面写的,所以,我就硬的头皮讲讲我的一点点想法。首先要讲讲我对于离婚案件的一点点个人意见,这个观点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有,那就是应该少让未婚法官办理离婚案件,从懂事以后就听说《围城》这本书,听说是围城外的人想进城,围城内的人想出来,而婚姻就如这围墙,(不知90后的有没有听说过,至少我们80年代以前的人都熟悉。)我就在想,这些正在对围墙内的生活充满憧憬的年轻人,要如何劝服准备冲出围墙的人呢?谈婚姻的美好?空谈,在他们看来有点扯淡;谈婚姻的本来面目?自己都不懂。所讲出来的东西都是隔靴搔痒,让人无法信服啊。这是一点点的个人想法。
其实更想讲的就是审判经验,至少我自己觉得非常重要。当然,理论知识也非常重要,但我觉得如何更好的把握一个案件,乃至细枝末节,关键的还是审判经验。我到速裁庭一个半月了,刨去长假短假,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有身边这个工作团队是幸福的,大家都很团结无私。从陶姐提醒我,调解书应该尽快制作并送达,因为她碰到过不少反悔的当事人;然后是高莹提醒我,借款案件应该把借条原件收回卷宗存档,而不是核对后退还当事人;再到黄绍晨提醒我,调解离婚一定要把结婚证收回。还有很多,暂时想不起来了,我想,这些点点滴滴不一定有法律法规规定,但都是大家从工作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也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工作经验,可以让每个法官能更准确的完成好每一个案件。幸运的就是我身边总有愿意无私分享的人,而不是等到发生问题了,才来一点点的自己总结。
再讲一件才遇到的案子,拿到起诉书后被告一直在问我为什么?问得我雾霾重重,大脑一团浆糊,翻遍各种书籍,除了理出四个“为什么”,基本无解。直到第二天,我分别询问了至少五个人,虽然每个人给我的观点都各有千秋,但至少综合各方观点,我清除了雾霾,当然只有承办人自己清楚了,案件也才能清楚不是吗。
要说更多想法,太多太多了,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大家已经是一个团队,以后多互相帮忙就是,分享的越多,得到也会越多。最近有句话比较触动我,(其实触动我的话有很多,只是无法一一与大家分享,我也没有出书的打算,就讲讲最近的一句吧)。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景洪市人民法院 张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