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而为 恶小而拒 做坚守道德良知的人民法官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4-05-06
这次全省法院系统开展的“素质提升年”活动(暨“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专项教育活动)对法院干警尤其是青年干警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专项教育活动给了我一次回头看的机会,在忙碌的审判工作之余回头反思自己在“良知、道德、公正、廉洁”方面的不足之处,改进作风,提升素质,今天我就“道德”主题向大家汇报我的学习体会。
八年的法院工作经历,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法官,除了需要具备高超的审判业务能力之外,扎实的群众工作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完备的人格道德更为民众和社会所关注。审判业务可以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历练提高,最终达到业务精湛的程度,但道德的缺陷却难以得到民众和社会的谅解。法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手持天平,一锤定音将决定当事人的财产、自由乃至生命,因而社会的道德期许也高于其他职业。法官该如何培养和保持自己的道德水准呢?我想中国的一句古话足以概况,那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本无大小可言,日常生活中的小善,如孝敬父母、帮助弱者是社会成员道德要求的应有之义,法官作为社会人自然也必须为之,但小善于法官而言又有更多具体的要求:礼貌、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经常进行换位思考,一句敬语、一杯热水的心灵鸡汤换得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凡此等等都是对法官小善的具体要求,这样的小善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法官的工作生活中,做好了每一件小善,日积月累必会成就一个法官道德上的大善,最终把道德的内心向往升华为自律的人格品质。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官是人民的法官,人民是我们法院和法官的基本定位和定性,离开了人民,法官就会发生错位。当你心中没有人民的时候,你不可能做好法官。人民法院的宗旨是: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曾几何时,我把法官应保持中立理解成法官就只坐台审案、就案办案,津津乐道于西方发达国家法官的地位、权势、财富和办案形式,而不屑于走进田间、炕头、农家院中,追求所谓的距离感、神秘感和威严感。然而2010年审理的一起身体权纠纷却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我院出发,驱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来到基诺乡莫卓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里。破旧的房屋里居住着原告一家,原告因被人致伤头部,经过两次开颅手术,全家经济陷入窘境,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在我送达之前却对他们的凄惨境况一无所知。由于现实中法官坐堂问案,不可能对当事人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一句简单的:“改日开庭”,当事人就需要5点钟起床,走一段山路,再倒2至3次车来法院。而我认为当事人按时到庭是理所当然,并没有意识到当事人来开庭之外所要承担的——借钱交诉讼费、长途跋涉赶来只为了能和法官说上几句案情,而法官的几句搪塞话,让当事人跑了几趟……诉权是当事人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而法官是保障这一权利顺利实施的载体。正如宋鱼水法官所说:“我们去医院看病,希望见到和蔼可亲又医术高明的医生。我们到政府机关办事,希望得到优质而高效的服务。其实我们法官也一样,我们一生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在他们眼里,法官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就是这唯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就让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他们心中就会留下深深的伤痕。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增加了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社会的信心。”“胜败是执法的结果,信任是无言的丰碑,作为法官,必须把司法的公正、司法的温暖,用自己的行动传达给人民群众,让他们自己对待裁判,理智接受输赢”。
常行善举就是一个好法官吗?我想答案依旧是不尽然的。道德的要求不仅是善的向往,还有对恶的排斥与拒绝,行善与拒恶的任何一面缺失都难以证明自身的道德向往。恶也有大小之分,大恶几乎人人知晓,不能徇私违法裁判,不能收受贿赂等等大是大非的高压线都是大恶,绝大部分法官的内心应该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因而我们大恶的警惕性也更高。对于小恶呢?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先不谈如何避免小恶,仅仅是对于小恶的定义或许都千差万别,和代理人一起吃饭是不是小恶?私下会见当事人,拿了一包烟,一瓶酒是不是小恶呢?在细节问题上会有各种答案吗,因而思想上也会有松懈倦怠之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或许注定选择了孤独寂寞与坚守,孤独寂寞并非要求我们脱离人情社会,只讲法律不讲情理,而是要求我们为了坚守法律的公正信仰而远离和放弃常人所能做的一些“小事”,因为常人眼中的一些“小节”在法官手中就会成为质疑天平公正的恶,这样的恶无异是对一个法官最为根本的质疑。防微杜渐,守住了内心道德良知的闸门,拒绝小恶,才能最终防止大恶的铸成。
善恶的讨论或许不会有一个最终的答案,道德的要求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人类的发展史足以证明:对于公正道德的不懈追求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作为一名法官也许不能大济天下,也难以经世济国,但坚守心中的理想,善小而为恶小而拒,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是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却做到,如你,如我,这条坚守道德良知的法官之路并不遥远,就在你我脚下。
(景洪市法院 李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