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不平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3-09-10
平凡中的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
李剑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陆续听广播《平凡的世界》,初识了作者路遥,也初识了小说中的主人翁孙少平的不屈不饶的人生历程,深深感动着我,让我铭刻于心间。二十多年后,重读了
孙少平在读高中的时候是一个瘦高个,脸色黄黑,两颊有点塌陷,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衣衫褴褛营养不良,充分说明了当时在文革极左思想路线指导下,城乡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活异常艰辛。像孙少平这样十七八岁的青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梁面馍,吃点残汤剩水,毫无青年人应有的那种青春光彩。但他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养成了一种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千方百计找书、借书如饥似渴的读书,象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他爱读书爱到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爱思考,“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被同学揭发为光看“反对书”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红岩》等,说明当时人们思路上都被无产阶段政治包围着,人们缺乏一种读书的习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实际上已经恢复了高考,国家已进入了拨乱反正的时代。可他的农村家庭再无力供他上大学。他为了妹妹孙兰香能继续读书,他又不甘心回到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做农民,为了一个梦想他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苦难打工挣钱、睡街头、当苦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不放弃读书。后来机缘巧合进了煤矿场当了一名矿工,但不论多苦多累,他都不放弃读书。读书也能做到学心致用,连做矿工也是最优秀最出色的。正如
从孙少平的成长历程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他普通但不平庸,虽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孙少平做到了最平常的事情中显示出了人格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