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十大主题公园桂冠——傣族园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1-04-22

傣族园,是傣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的展示地,西双版纳的旅游胜地。它是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5个自然村寨的基础上兴建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这里江湖环抱、绿树掩映,花果飘香,梵音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祥和的感受。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2户,1525人。他们世世代代都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傣家人的勐巴拉纳西,傣家人的人间天堂。大家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傣族民间歌舞,以及接触到神秘的小乘佛教文化。

首先我们进入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蔑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傣语称将。曼将即蔑套寨。傣家竹楼属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车辆停放和关牲口,上层是住人的。从前这儿是一片原始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野兽侵犯,并且还可以防潮、防震。现在请大家跟我上楼参观,这楼梯在解放前曾经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一般说来,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三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阳台上摆着装水的器皿,专供家人洗澡冲凉。客厅和厨房是一个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带来好运!这根柱被削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不允许外人参观。因为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相信人有灵魂,而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年青人出入。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老年人用黑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蚊帐,年青人用白蚊帐,傣家人用蚊帐而不用墙来隔开,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卧室里的那棵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放杂物,只有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大家到傣家做客,可以感受热情好客的傣家人独特的待客礼仪,体验新奇丰富的竹楼文化。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后,您们要在胸前合并双掌、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傣家古老的劳动工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傣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傣族也是一个男嫁女娶的民族,男方嫁到女方家要做三年的苦力,而榨糖就是其中的劳动内容之一,用傣语叫做"喝依外"。眼前这台全部采用优质木材做成的机器,虽然既原始又古老,怀旧的傣家人还是沿用至今。把甘蔗伸到这个缝里,推动这根竹竿,使圆柱旋转,甘蔗榨出汁,再熬成糖,就是傣家人食用的红糖了。

    民以食为天,人类生活最离不开的是大米和面粉。现在我踩着的也是傣家古老的劳动工具--米舂,也是用优质木料制成,有点象跷跷板。舂米,也是男方嫁到女方家所要做的苦力之一。

    西双版纳的傣族以米线为主食,早、晚点必备。象这种叫做"干好弄"的木制机器,就是用来加工米线的,80年代以前,村子里的傣族几乎家家都有。用这种土制机器加工出来的米线,色泽洁白光亮,有韧性,入口清爽味鲜,堪称傣家风味食品一绝。傣族传统手工米线的制作既讲究又复杂。首先挑选上好的新谷子,用木舂去皮后在水中浸泡一天,再用木舂舂成米粉,放进锅里熬成糕,凉却后用手搓细搓糯,然后用芭蕉叶包好捂上23天,直到米羔发酸即可放到"干好弄"的圆洞里加工米线。

    历史上,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大家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是傣族用来织锦的,傣语的织锦叫"喝赕乎"。傣家人把棉花从山上采下来用这纺车纺成线、织成布,再缝制成筒裙和床上用品。这位老咪涛正在织布,傣家的织布历史悠久,织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孔雀图案象征着吉祥,织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这边就是老咪涛织的傣锦,大家可以看看。对于傣家人而言,纺车也是非常特别的道具。每当日落黄昏时,女孩子就会坐在阳台上摇着纺车等待小伙子的到来,届时小伙子就会吹着短笛和着纺车声倾诉情思,如果姑娘看中了他,就会柔情地从筒裙下递出情人凳,让他坐在自己身旁。如果姑娘不喜欢这位小伙子,纺车就会发出无规律的声音,并对小伙子的多情无动于衷,此时小伙子便会知趣地离去,另外寻找目标了。

    傣家人的生活少不了金银首饰的装饰,澜沧江上淘金是西双版纳一道很古典的风景。农闲时分,傣家人就会在漫漫黄沙里,聆听河水的清唱,用如雨的汗珠淘出金子,为女儿准备嫁妆。傣家人加工金银首饰的技术也代代相传。您们看,这位波涛正在精心打制银制品。

    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样一首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里面不是有句歌词吗?"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咱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翻译成汉语就是栽花寨的意思。

    竹楼是傣家人的生活居所,佛寺则是傣家人的灵魂栖息地。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参观佛寺要注意一些禁忌:忌口、忌心、忌行为,就是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心诚则灵;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划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铓锣和其他乐器。

    大家现在看到的曼春满佛寺始建于佛历1126年,也就是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多次修复、重建。在文革时期幸免于难,原因是村社生产队把它做为圈养牲畜、堆积粮食的地方,既然有用处,又何必拆除呢?所以,佛寺没有受到大的破坏。佛寺中间有四根很粗的圆柱,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座金碧辉煌的佛寺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凡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们捐钱、捐物来完成。大门里面的两座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品,以示佛家的博恩。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寺庙内的高大塑像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像,在佛像背后有一棵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当初释迦牟尼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拴线祝福的地方。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的著名经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逼真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其中靠右侧有一幅是讲述勐罕来历的。勐:指"地方";罕,"卷起"之意。勐罕,即卷起来的坝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被请到这地方传教时,对他怀着万分崇敬的人们用白布铺地迎接,因路长而布不够用,人们就将仅有的白布铺了又卷,直到曼春满。释迦牟尼感动至极,当即为这地方赐名勐罕。

    傣家人热爱自然,在庭院里广种果树和花草。版纳的植物大多都是春季开花,夏秋季果熟,如:柚子、芒果、菠萝蜜、荔枝、李子、三丫果等,而酸角则是夏季开花冬季果熟,香蕉和芭焦一生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无季节限制,佛寺前三棵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只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迅速枯死。

    傣家的万有文库--贝叶经。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将贝叶棕的叶子经过裁剪、压平、水煮、晒干,用铁笔刻上文字,刷上一层植物油,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字迹了。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贝叶经可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大家看到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波涛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时,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我国现已经成立了贝叶文化研究会,它对贝叶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说到这里,有一个关于文字的传说。古时候,汉族、傣族和爱伲人本是三兄弟,有一天,他们一起去天神那里讨文字,汉族老大哥把讨得的文字写在棉纸上,傣族二兄弟把讨得的文字刻在贝叶上,爱伲小兄弟把讨得的文字抄在牛皮上。他们往回走的时候,遇到一条大河,既没桥又没船,兄弟三人只好泅水过河,结果,随身带的文字全都浸湿了。在岸上,汉族老大哥把纸书拿出来晒晒,干了的文字居然变形了,但还是组成了方块字,傣族二兄弟的贝叶字还是原模原样,就是今天的傣文;只有爱伲小兄弟的牛皮书,被水冲得一字不留。这时候,三兄弟又冷又饿,就把已经看不见字的牛皮书煮吃了,所以版纳的爱伲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路边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是铁刀木林,铁刀木俗称黑心树,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掉作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发芽、抽枝。傣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唯一种植柴薪林的民族。有了柴薪林,傣家人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的作家冯牧先生来到曼听采风,走在曼听至曼春满的路上(也就是在这条路上),看到了盛况空前的蝴蝶会,写下《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这篇烩炙人口的名篇。

    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专门培养给土司衙门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菩提树,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请注意听,这是赞哈为您们献歌。傣语"赞哈"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您们的光临,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也就是竹笛。""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 一种乐器。没有"",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象菜里面没有盐巴。"

    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是在表演武术?大家看,象不象?不象!这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文身舞、象脚鼓物等节目。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

    曼听译成汉语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大白塔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也就是公元669年,寺内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

    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很快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不知什么时候它开始从塔间成树,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这棵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他偷吃了傣家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旁边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古树叫"将军树",学名"地轮桃",又叫"大花五丫果",每年冬天开花结果,夏天落叶,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传说,傣家人民在修建公主井时,井上镶满了宝珠,为了防止遗失,派了一位将军在这里守护,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将军,栽下了这棵"将军树"。每年傣历415,如果在树上拴上一根红线,可保佑您一年平安吉祥。

    介绍完园内风物,下面进入勐巴拉纳西剧场,这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你们可以边休息,边观赏经典大型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著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以跳傣族舞蹈著名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下午4:00-5:00还可以在傣族园亲自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少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傣族是一个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东方狂欢节,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和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本地傣族人民都在这里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节狂欢。在傣族园我们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西双版纳傣族园,挡不住的风情;西双版纳傣族园,天天欢度泼水节。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将与您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少的美好祝福,在这里,您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泼水节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在傣历六月(公历413--18日)举行。傣家人民用圣洁之水相互泼洒,以示祝福。沉浸于欢乐中的人们,把节日的欢乐洒向远方的客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同时传递着友谊,外国人称它是"东方狂欢节"。相传泼水节是傣家人为纪念七位大义灭亲的姑娘而举行的盛大纪念活动。古时候,有七个美丽的姐妹,她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们的父亲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王,他的名字叫捧麻点达拉乍。这个魔王经常用他的魔法,给西双版纳人带来灾祸。善良的七姐妹非常同情受苦受难的傣家人。她们决心要为傣家人除去这一祸根,便暗中设下计策,决心杀死魔王,为民除害。哪知当魔王的脑袋落地时,便四处燃起大火,烧毁了傣家人的竹楼和庄稼,七姐妹为使傣家人免受灭顶之灾,她们相互轮流抱着像一个大火球般的魔王的头,它就是罪恶的火种,当她们抱到第99天时,正逢傣历新年,大火终于被七姐妹制服了,大火熄灭了,傣家人得救了,于是她们相互泼水,冲洗身上的污垢,傣家人为表达对七姐妹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将这一天定为泼水节。

    傣族的庭院园林,虽然面积有限,但庭园内植物的种类却数不胜数。家种水果、野生水果、家种蔬菜、香料、染料、观叶植物、纤维植物、药用植物、食笋竹类、木本、藤本、草本……各种各色,应有尽有。在中低海拔地区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傣家庭院内,常见的果木有椰子、芒果、菠萝密、柚子、番木瓜、番石榴、番荔枝、三亚果、缅枣、酸角、香蕉、芭蕉等。院内除种有青菜、白菜、瓜、豆外,还有树头菜、臭菜、甜菜、刺五加、树茄、滑板菜、等要本、藤本野菜和香茅草、香蓼、丁香、花椒等香料以及槟榔、草蔻、姜黄、白花丹、虎杖、落地生根、接骨木等药用植物。高大的果树上,往往还可以看到用绳索捆附在树干上的石斛等树生兰花。此外,人们还在庭院前的道路两旁栽种成行的椰子和槟榔。在场间种植菩提树、高榕树,整个村寨也像一片园林。栽培在庭院内的植物,由于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相互间夹,植株高的槟榔占据了上层空间:柚子、番木瓜、芒果、三亚果、缅桂等较高的树木,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缅枣、香蕉、芭蕉、臭菜等植物,居于第三层次。这些林层之下,有仅有种满蔬菜的菜园,还有香茅草、刺五加、和许多草本药用植物。围绕的竹篱上,还有滑板菜、藤甜菜等藤木植物攀缠……面积不大的傣家庭院园林,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小天地。

    傣族有一种捅竹楼的传统习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傣家猫哆哩(小伙子)就会拿着竹杆来捅骚哆哩(小姑娘)的卧室,捅到她睡的上面去,她就会知道小伙子的到来,以便下楼来约会。一般骚哆哩的卧室是在靠楼梯边,如果骚哆哩喜欢这位猫哆哩的话,她就会下楼来与猫哆哩约会,如果骚哆哩不喜欢这位猫哆哩,骚哆哩就会在猫哆哩所捅的位置上用手拍三下,说明不喜欢这位猫哆哩,猫哆哩听到拍声后就会知趣的走开;如果猫哆哩不小心捅到离楼梯远的地方,就是捅到了老咪涛所睡的位置,这样老波涛就会背着大砍刀追你,他认为你看上了他家的老咪涛。所以一定得捅好地方,如果咱们这里哪一位猫哆哩看上傣家骚哆哩的话,你可要认准骚哆哩睡的位置,如果晚上捅错了地方,那你可要倒大霉了,你以后就只能娶老咪涛了,不能取骚哆哩了。

    座落于景洪市勐罕镇曼春满村东面的曼春满总佛寺,是至今保存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勐一级总佛寺。佛寺佛殿座西朝东,属重檐单坡面歇山式顶屋面造型。殿内由12根粗大的列柱和两根8长的中柱构成抬梁式屋架。佛殿大厅与鼓房并连在一起,形成宽敞的空间,内部金碧辉煌,佛塔、戒堂、僧舍装饰精美,充满肃穆庄重的宗教氛围。佛寺四周椰树、贝叶树、槟榔树环绕,鲜花盛开,景色宜人,是重要旅游景点之一。199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傣族佛寺里还有许多取材于贝叶经故事的绘画。主要有两种:壁画和布画。壁画直接绘于墙面或板壁之上,常见位置是佛龛两侧,须弥座背面、经台、隔扇、照壁、门亭、回廊、天花板和其他木构上。壁画多系佛寺上层僧侣所作,水平较高。布画,傣语称"",系赕佛的施主请画工制作,然后再赕给佛寺。布画的水平虽参差不齐,但富于乡土气息。

放高升

 

 

泼水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