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百姓声音 了解社情民意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1-12-23
入冬时节,西双版纳依然是艳阳高照、绿意盎然。
走进傣寨体察民情
自从2010年3月,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李燕被州委组织部派驻勐养镇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同时兼任勐养镇党委副书记,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与勐养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全体女法官再次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走近群众,与群众共叙鱼水情,共话发展。
州法院女法官们乘车刚到达勐养坝子,一眼便看到站在路边迎候的曼掌村新农村建设段指导员。下车后,握手互致问好,便向目的地曼掌村前行。由勐养镇到曼掌村大约需30分钟,沿着乡间田坝的弹石路,不一会儿,就看到绿树掩映下的曼掌村。
曼掌村民小组隶属于勐养镇曼景坎村委会,属于坝区村,距离镇政府
据新农村建设段指导员介绍,曼掌村被列入景洪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除上级部门的直接补助外,该村群众攻坚克难,投工投劳自筹资金,掀起了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极大地改善了道路、卫生、饮水等条件,使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深入农家倾听民声
在段指导员的引领下,女法官们环绕寨子参观,只见那座座精巧别致的傣楼、佛塔和水塔掩映在椰林和绿树丛中,傣楼四周栽着香焦、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还有高大挺拨的椰子树,亭亭玉立的槟榔树,把傣楼打扮得格外美丽。走进一家傣家庭院,主人家是两位年长的淳朴友善的波涛和咪涛。经段指导员的介绍,两位老人家热情地将女法官们迎进家中坐下。大家围坐桌子前,静静品尝着暖暖的糯米香茶,享受着田园风情般的美妙感觉。
“波涛、咪涛,二老身体还好吧?家里有几口人?”
“家里都种些什么农作物?”
“你们认为到法院打官司是否方便?”
“你们对改进法院工作有哪些具体建议?”
在拉家常的闲谈之中,女法官们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法院工作的真实看法。
“以前没有进过法院,没有接触过法官,今天是第一次和法官面对面坐着说话,通过与你们聊天说话,我们知道了法官是专门为老百姓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
“以前是有困难找警察,现在知道有纠纷可以找法官了。”
“现在村子里的社会治安好多了,什么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事几乎没有,只是存在个别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你们法院在办理这类纠纷时,一定要严肃处理那些不孝之子……”
波涛和咪涛你一言、我一语地对王副院长一行说着心里话。
针对在波涛和咪涛家中了解到的情况,王副院长向该村的干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对于在民风方面出现的不好苗头,村里要积极引导,及时解决,争取矛盾不出村,避免小问题变成大矛盾;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以正民风;三是结合村文化建设,搞好相关的家庭伦理道德、村规民约及法律法规的宣传。
女法官们在民情走访结束时,还给村干部们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在遇到问题是多联系、多沟通,共同努力,把曼掌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模范示范点。
田间地头查访民意
曼掌村新农村建设段指导员介绍,该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计划大力发展农业、林业产业,目前正在发展橡胶、香蕉等特色产业。其目标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科技致富,争创文明,成为景洪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在波涛和咪涛家中小坐后,段指导员带着女法官们来到一望无垠的香蕉地,那儿有几位咪涛正在地里劳作,趁着她们休息间,女法官们与她们打起招呼,跨过水渠,走上田埂,与几位咪涛聊起天。
“有没有技术人员来帮助指导你们?”
“收成好不好?一年产量有多少?销路好吗?田地够种吗?”
“家里劳动力够吗?”
王副院长一行仔细询问着咪涛。
“我们今天来主要是想看看了解寨子里老百姓的生活,看看大家对法院有什么需求,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王副院长亲切地说。
“法官们能走到我们中间,来看望我们老百姓已经很高兴了,只希望今后能多下来走走看看。”
“法院到农村开庭办案的做法,老百姓很受用,不仅懂得许多法律知识,还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
女法官们在了解曼掌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农民家庭增收、群众权益保护和日常生活中多发、易发的矛盾纠纷及化解等方面情况同时,虚心听取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不知不觉中,已到傍晚时分,女法官们依然沉醉于那儿的清新空气和鸟语花香。天色即将暗下来,女法官们只得与傣族群众依依话别,踏上归途。一天的走基层听民意行程在斜阳余辉中结束了,在与傣族群众零距离接触和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之后,女法官们体察了民情、感知了民意,真正收获了真心的感激和坦诚的建议,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感受到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真正意义所在。
(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 刘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