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者先】法润边寨 情系团结 ——法官助理岩甩的驻村“法治答卷”

作者 :戴铮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5-08

在西双版纳州勐龙镇曼兵村的田间地头、村舍院落,总能看到一个身着制服、手持双语普法手册的忙碌身影——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岩甩。作为驻村干部,他充分发挥法官助理的专业素养和傣族语言优势,以法治为纽带,在强边固防一线和乡村振兴前沿架起“连心桥”,书写了一幅边疆治理与民族团结交融共进的生动画卷。


矛盾化解在萌芽 法治种子民心

曼兵村地处中缅边境,村民以傣族、哈尼族为主,语言不通、法律意识薄弱曾是基层治理的难题。岩甩驻村后,迅速将“法官助理”的专业视角与“傣家儿子”的乡音乡情结合,推出“双语普法”新模式。他利用晚间村民围坐闲聊的时间,用傣语开设“火塘法治课堂”,让晦涩的法条“活”了起来。

“岩甩讲的‘砍自家树也要办证’‘喝酒骑摩托也算酒驾’这些道理,用傣话一听就明白!”当地村民感慨

2024年“4·15”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岩甩策划组织“双语”法治宣讲宣传活动,累计1100余人次现场旁听,并在线上直播,营造各族群众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联防守村护平安 边境村寨沐和谐

炎热的太阳下经常会听到岩甩笑着跟村民们打招呼:“老波涛(傣语“大爷”),你家杂物该收收了,卫生要讲的么!”依托“法治+村规民约”治理模式。他吸纳村组长、老党员担任“法律明白人”,成立9人“曼兵综职队”,通过“巡边路+唠法理”的形式,向边民宣讲偷越国境、走私等违法后果。

针对村寨周边通往边境的便道、小道岩甩常态化开展巡逻、蹲守等工作,努力“管住通道”带头承担起值守工作,带领村干部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十户联防”责任书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驻村三年来,开展平安村寨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巡逻队1202024年村民参与跨境违法犯罪人员,同比降低了67%,维护了边疆民族团结、安全稳定。

岩甩“现在大家都知道,守好国门就是守好家门。”

法治护航产业兴 团结花开映边疆

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保障。

岩甩聚焦曼兵村橡胶、小糯玉米、热带水果种植等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民免费提供合同风险审查服务,帮助农户规避交易陷阱。

针对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他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起,例如成功调解了2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协助村小组从承租集体土地方追回40余万元租金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岩甩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和盘活。将村里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同时,根据美丽乡村规划,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建设小菜市场商铺,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租金收入,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如今的曼兵村,热闹的法治文化广场绿油油的玉米田相映成趣,产业发展与边疆稳定同频共振。岩甩用“专业+乡情”的驻村实践证明:法治不仅是治理的尺度,更是温暖的纽带。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法治清风正吹开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之花。

从审判庭到村寨,从法槌声到乡音宣讲,岩甩以法治为笔,以乡情为墨,在祖国西南边陲绘就了强边固防与乡村振兴的“同心圆”。他的足迹,诠释了新时代法院人的担当,更见证了法治力量在促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中的深层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