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郑成琼一起工作的二三事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6-07-08

郑成琼,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民法院法官,2016年6月30日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工作2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基层法官的职责,赢得了同事、群众的高度赞誉。她以身作则,以强烈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诠释了什么是优秀的人民法官、合格的共产党员。郑成琼怎样工作?身边的同事最有发言权,听听他们怎么说。 

 

“她始终认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叙述人:景洪市法院勐龙中心法庭  岩叫

 

我记得有一次,在2012年4月23日晚上9许,郑姐正在办公室写判决书,座机电话突然响起,我接听电话,是个女当事人打来的,她说:“我老公回来了,你们过来吧”。当时,法庭的车坏了,头天送到景洪去修理还没接回来,庭里没有交通工具。她说:“没关系,我找车来接”。约10点半,门口响起车的喇叭声,我知道她来了,于是郑姐叫我,出去一看,是辆很破旧的微型车。郑姐按正常的上车方式上车却上不了,原来这车为了好上山拉胶水进行过改装,比一般微型车高出了好多。开车的是位长者,眼神不好,加之是晚上,光线极差,我坐在副驾驶位,紧张地直叫:“郑姐郑姐,这样可能不行”。郑姐也没办法,只能叮嘱师傅小心点,安全第一。从法庭到东风农场十二分场四队约有35公里,路不好走,到达时已是晚上11点半。在路上郑姐和被告的妈妈通过电话,老人家一听到郑姐的声音就知道她是谁(因为在此之前郑姐曾无数次打电话到家里找被告,近3个月,我们都没有找到)。她急忙说:“好法官呀,让你费心了,我这不争气的儿子,给你添麻烦了”。郑姐说:“阿姨,这是我们的工作,你别想那么多。我们一会到家里,请告知儿子一定在家等着。”一进家门,被告没说话,他妈妈说:“法官啊,这么晚了,为了我儿子的事还让你们跑那么远,真是过意不去!”

这是一件离婚案子,看上去很小,但离婚案子与别的任何案子都不同,稍有不慎,就会拆散一桩本可以挽救的婚姻。可感情这东西呀,还真的只有当事者自己清楚,能过不能过,过得怎么样,外人是完全体会不到的。如果一桩已经死亡的婚姻硬是强扭在一起,不仅夫妻之间过得不好,还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其这样,还不如分开。就如刚才所说的这一家吧,双方父母都很无奈,子女们过得不好,老人们也跟着痛苦,特别是有三、四岁的女儿,还啥事都不懂。小俩口一见面就吵,吵得很凶。男方的父亲一言不发,一个劲地蹲在门外抽闷烟。母亲在一旁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儿子的不是,孙女的乖巧、懂事。并说由于儿子不听话,导致婚姻的破裂,麻烦了法官们。虽经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这桩婚姻,男女双方达成离婚协议。此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半,回到法庭已是凌晨2点半。

近年来,经过郑姐多方协调,筹措资金20万余元,还为地处边境国门的景洪市勐龙镇勐宋小学和勐海县勐宋乡中心小学各创建了一个图书室,并购买各类有关书籍4000余册,实现了教师和全体学生梦寐以求的愿望,为众多少数民族学生送去了渴望已久的精神食粮,受到了当地政府和边境少数民族群众的高度称赞和好评。

她始终认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着想才能更好的为当事人解决困难。

 

“与百姓打交道,主要看你是否心诚,能否解民忧、解民困”

叙述人:景洪市人民法院执行局 李凡

 2015年3月郑姐到执行局负责执行工作,一到执行局就遇到执行局案件量成倍增长,2014年收案705件,2015年收案1420,比上一年705件,上升了92.77%到执行局工作一星期后,她在理顺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角色,找执行局的干警挨个谈心,了解他们对工作的看法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针对执行局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干警进行管理的现状,她开始着手对执行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根据执行标的额和当事人的地域、案件难易程度,综合分流,分片负责,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杜绝了随意分案的弊端。对执行工作流程、任务指标、办案时限、职责权限、款物管理、责任追究等作出具体严格规定,并指定专人对被执行人财产查询进行批量查询,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执行效力,很快得到了党组的肯定,完成了上级法院和本院党组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受到了上级法院及本院干警和社会各界的赞誉。2015年市法院执行局在“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活动中,被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先进集体,年终被本院授予集体嘉奖。

  在日常工作中,最让她心痛而又最难以处理的是那些来访的当事人,他们因为案件一时难以执行,纷纷找到院长,希望能给一个明确的执行到位时间表,而执行案件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明确具体执行时间表。在这种情况下,始终用她那独有的涵养,多次下乡到申请人家中沟通交流,对申请人要求执行的期盼做进一步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争早日解决问题。例如申请执行人李某某与被执行人西双版纳中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一案,该案件因被执行人西双版纳中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早已经没有经营、且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申请执行人已经瘫痪,长达19年之久坐轮椅行动非常不便。郑姐三番五次到申请人家里、寨子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帮助其办理救助需要的相关申请材料,最后申请人领取救助金额40680元,领款的那天,申请人李某某拉着她的手不放“谢谢你了,到哪去找这么好的领导呀!”。

还有一起案件,因被执行人在该案申请时被判刑,又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家庭困难。60多岁的老人还要养孙子(申请人的父亲在该案件中已经死亡)。郑姐同志多次给相关部门报救助材料,但因为该案件不符合救助条件未被批准,郑姐同志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每月资助给申请人100元的生活费……到执行局才一年多这些案例在她身上有太多太多。她经常对执行干警说“我们办理执行案件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去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落实各项执行措施。”

面对来访的当事人,郑姐总是耐心细致做好来访人工作,让来访人理解法院执行的难处,同时也让来访人明白法律的规定。不论案件大小,涉及金额多少,她都端正态度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了把群众之托作为心头重。特别是对部分无理缠访与闹访者,使其息访罢诉。对新产生的执行案做入情入理的解释工作,使当事人按法律程序行使公民权力,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她经常因为接待来访人员错过了饭点,中午她没有特殊情况她从来不回家,都是在办公室加班,累了就在椅子上躺躺。

有一次她下乡回来,中午也没休息,下午7:30她还在办公室,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一起加班的同事赶紧帮她拿她随身带的药,扶她到平时中午她加班累了躺的那张椅子躺下。执行局里的干警都知道她心脏不好随身带着药,平时她只要吃下药躺10多分钟,又可以继续干工作,但是这次吃药没有明显好转,同事急了赶紧给她送到了医院。她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要她注意休息几天再上班,但她第二天就来上班了。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在家休息几天,而她只说了一句话“案子这么多,我咋躺得住。”

与百姓打交道,主要看你是否心诚,能否解民忧、解民困,你心中是否始终装着老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这是郑局长常跟我们讲的话。

(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