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浙大 收获精彩——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5-05-1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阳春三月,在美丽的江南杭州,早已是春意融融了,满眼的绿草红花、杨柳依依,株株桃花、梨花、玉兰花更是千姿百态、烂漫迷人,把杭州装扮得如诗如画

3月23日4月1,我有幸赴杭州参加第三批浙江大学-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法院系统领导干部素能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满怀激动与喜悦心情走入梦寐已久的浙江大学,开始为期10天的难忘学习之旅。重回久违的大学生活,尽情呼吸浙大的书香气息,品尝回味青葱的校园时光,写下自己的所悟所思所得。回望逝去的短暂学习生活,盘点些许的学习收获与感悟,静心聆听、汲取知识、用心思考、慢慢体味,发现学习是快乐的,心情是豁然的,思考是智慧的,收获是满满的,它为我快乐工作、精彩生活注入新的能量。

收获之一:品味文明

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人文积淀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城市,在这里,有着人文和谐、清新优雅的生活环境。“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便位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市。

10天的培训,学在杭州、吃在杭州、住在杭州、乐在杭州。无论校内校外,都能感受到杭州浓浓的人文气息,都能看到杭州整体文明形象和文明程度。但凡在浙大校园食堂用餐,你都会惊奇发现,在可以容纳几百人的偌大食堂内,每天中午放学后,来来去去几百人涌入涌出,丝毫感觉不到大声喧哗和吵闹,排队、选菜、刷卡、用餐、摆放餐盘,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校外,我看到的同样是一座开满文明之花的幸福城市。文明和谐,在这里,可谓一道绚丽的风景。文明已成为杭州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大家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这座城市。在我到过的中国城市里,文明程度最高的,当属杭州。其一,马路上的车,只要斑马线两端有人准备过马路,车都会主动停下来等着。当公交车司机挥挥手示意我们先过,那分钟觉得非常感动,从这个细节上能够看得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道路两旁“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的标语也非虚设的口号,公交车让,出租车让,私家车也让,真正做到文明驾驶、主动礼让的良好交通环境。据查,目前杭州市区道路斑马线前公交车的礼让率已经达到99%。其二,杭州被誉为“国内最清洁城市”、“生活品质之城”,无论是游客如织的景区,还是静谧的老城小巷,到处鸟语花香,到处干干净净。在杭州的10天里,我居然不曾擦过一次皮鞋,一点也不夸张,可想而知杭州城的干净、整洁程度。同行的同事也说:杭州太干净了,在这里,都不好意思随便吐痰、吐瓜子皮和扔纸屑。其三,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杭州率先在国内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只要办个简便的手续,就可以免费骑上一辆公共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随意穿行……。其四,无论在校园,还是在大街上,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公交车上,只要你寻求帮助,总会有人伸出热情之手。感触最深的是,在大街上向行人问路时,总有人不厌其烦地耐心告诉你、指点你该如何走、如何做公交车,杭州市民的热情与文明素质真的会让你感到温暖,感到舒心,收到教益。

收获之二:拓展视野

长期以来,我成天疲于完成工作任务,忙于事务性工作,疏于主动思考、缺乏系统的理论提升,长期形成的习惯思维已成为工作创新的最大障碍。这次培训,能够坐在浙大教室里进行“充电”、提升,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宝贵的拓展知识面的学习机会。

在短短10天的时间里,学院安排了涉及博弈论、国学艺术、社会热点解读、社会转型期法治、司法逻辑思维、公共危机管理、司法礼仪、中医养生、情绪与压力管理等11门课程,紧凑而丰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仅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收获了更多的新鲜理念。每一天,在教室里认真聆听每一位教授、专家与名师的精彩授课,仿佛是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蒋文华、夏立安、黄华新、胡铭、张静蓉、熊卫平、郑磊、董明珠、郑建功等来自浙江大学和其他大学院校的教授、老师们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可谓是异彩纷呈。在这里,没有呆板的、枯燥的教学,他们讲得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课堂上还进行师生互动,鼓励学员提问,使大家听得轻松、学得有味。每一堂课,既是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又是一种精神享受,既感受到教授的睿智和渊博,又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与其说他们在传授知识,不如说是教会我如何思考、怎样创新,教会我对待事物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待生活的哲学与态度。总之,10天的培训学习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浙大学习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收获之三:感悟学习

每次听专家、教授们口若悬河、挥洒自如、风趣幽默的讲课,无人不对其精彩的讲授赞叹不已,无人不佩服他们的口才、他们的自信、他们的敏锐以及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如此学识从何而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有人问钱钟书先生怎么如此博学,钱先生说:“一本一本地看下来了。”南宋诗陆游深明“读书与积累”关系的真理,他在《冬夜读书示事津》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积累,才有思想的升华;只有积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人好比一架机器,如果不停的产出,没有新的投入,总会有枯竭的时候。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梁实秋先生曾说过:“读书得以开茅塞、除陋习。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掌性灵,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孤陋不偏执。”读书时,天是蓝的,地是阔的,心是纯的。唯有经过足够的书卷浸润,我们的心才得以充实而丰富,头脑因睿智而通达。“大不自多,海纳百川,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我相信,当学习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这个人将会从内向外自然流露出一种谦逊、宽容、开放、坦荡的气质及人格魅力。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静静反思,审视自己,感觉很是惭愧,我是个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人,看书总是没有计划性和方向性,收效甚差。因此,我将借全州法院开展素质提升活动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继续努力读书,让书香伴我一生,把读书学习与工作融在一起,伴随我生命始终。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细数点点滴滴的精彩收获,我不仅感叹“工作并学习”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庆幸自己还能工作着,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参加学习,我珍惜这样的机会,更憧憬并期待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难忘杭州,难忘浙大。期待,再见!

 

 

                        (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  刘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