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办“法”|设身处地,才能“如我在诉”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3-07


就职于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的陈瑜,是一个不太喜欢坐在办公室里的女法官。无论审判还是调解工作,她都坚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她相信司法的温度不是从卷宗里翻出来的,是在与当事人的不断沟通中诞生的。



2023年年底,陈瑜法官接手了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该案中,一审、二审皆确认男方应给予孩子抚养费,但在再审审查过程中,男方提供了原审原告与其的亲子鉴定报告,排除男方是原审原告的生物学父亲,遂申请终止抚养费支付,并索赔精神慰问金。


陈瑜法官在仔细梳理案件后,认为案情继续发展下去会扩大双方矛盾,决定以调解的方式处理该案件,但联系女方的过程并不顺利,且委托送达的材料均被退回。根据多年办案经验,她立即决定带案下乡,通过基层组织查找到当事人后,采取“背靠背”调解法,分别约见当事人,倾听其意见。针对争论焦点,分别对双方解读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用朴实易懂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答疑,对当事人进行疏导,最终,被申请人及其监护人愿意撤回本案起诉,不再要求申请人支付抚养费。申请人也同意被申请人撤回起诉,对案件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关键就是沟通,要是只跟当事人谈法条,肯定行不通,要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诉求,再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答。”陈瑜法官调解后长舒一口气,“群众的事无小事,诉前调解对百姓而言是最高效和最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

生性敏锐的陈瑜法官深知,很多民事纠纷案件,单看卷宗、笔录的内容,大多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的情感。仅论这起抚养费纠纷案,看似明晰的案情背后,有男女双方对孩子的难言情愫和抚养压力,也有孩子陷入成年人矛盾之中的彷徨无措。当她面对面与当事人沟通交流,才能够从当事人最细微的表情和语气之中,察觉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高效、妥善地调解矛盾纠纷。

如我在诉”是陈瑜法官这些年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她有时会疑惑:想象自己是当事人,就能够做到感同身受了吗?陈瑜法官没有得出确切的答案,她还是喜欢走到当事人身边,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或许在这一刻,她已经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真正做到“如我在诉”,让司法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