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文化的形成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4-10-29

双版纳贝叶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经历了剧烈的斗争与融合,逐步定型成为一种固定的全民性文化。

公元前一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中的润派分支摆坝(林居派)和摆孙(田园派)进入西双版纳。佛教刚进入时,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原始宗教的抵制。传教的僧侣都住在山林中,傣族称他们为帕拉西。即野和尚。下山传教的和尚,经常受到群众的追赶。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交融,都充满了冲突和吸纳。传教僧侣住在山林里,也被当地人所不容。有一则故事讲道:帕拉西不断哀求叭桑目底(傣族的原始宗教首领),准许他住山林,最后得到了恩准。这应该说是佛教进入西双版纳取得第一个胜利。于是,帕拉西以山林为基地,不断向周围的村寨讲经说法,宣传教规教义,逐步吸引了听众,信佛的人数一步步扩大。其间原始宗教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种抵抗和斗争反映在许多傣族文学作品里。有一个传说说:叭桑目底与佛教展开了较量。第一次较量叭桑目底战胜了帕召(佛主)。在第二次较量中,由于帕召采取欺骗的手法,玩弄魔术,将自己的头发变成了一条鱼,趁叭桑目底不注意,偷偷放进树上的椰子里,然后指着树端上的叶子问叭桑目底:椰子里有没有鱼?叭桑目底说:没有。帕召得意地反驳说:哪里有水就有鱼!摘下椰子一破开,椰汁里真的有一条活鱼。叭桑目底来不及分辨,帕召就宣布自己胜利了。叭桑目底回去后含冤死去。于是帕召登上了寨神勐神的台座,盘腿修行起来。然而斗争并没有停止。继叭桑目底之后,又出个叫帝娃答的神,偷偷变成一条绿蛇跑到神果园诱骗两个守园的贡曼神偷食了芒果变成了一男一女。帝娃答与一个反佛教的叭满一起向帕召宣战,宣称要和他作对5000年。另一个传说说:帕拉西站稳脚跟,扩大影响之后,释迦牟尼来到了这个地方。他命令各种各样的神(即原始宗教的神)都要向他跪拜,宣布自己是最高的神。这时,只有谷神奶奶高昂着头,拒绝跪拜。她说:我们的祖宗布桑该雅桑该宣布过,我是最高的谷神,是所有神中最重要的神,我不能向你下跪!释迦牟尼非常生气,下令把她开除神籍,谷神奶奶就飞走了。这样一来,人们没有谷种,种不成庄稼,没有粮食吃,许多人被饿死了。没有办法,释迦牟尼只好又把谷神奶奶请了回来。谷神奶奶回来后,庄稼又长了出来了,粮食丰产了。佛祖和众神不得不承认,谷神奶奶是惟一的不求任何神仙的神。从此,在佛祖面前,谁都要下跪,只有谷神奶奶可以昂头直腰地站着。这个故事说明了佛教承认了原始宗教的地位,融合了原始宗教的内容。

佛教的教规教义中因果报应和轮回思想,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这些教规教义,有利于加强对傣族人民的统治,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勐阿拉维第八代国王召温冷(公元27~78年)也出家当了和尚,在27岁时还俗继承了王位。召温冷是西双版纳有历史记载的出家时间最早的和尚。

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传播中,融合了原始宗教的一些思想和傣族固有的一些习俗,如与原始宗教有关的泼水节。后来,却把佛教中的佛诞、浴佛、成道、涅槃等内容加了进去。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佛寺归原始宗教中的波占管理,不论是佛教仪式还是原始宗教仪式都由波占主持。这种入乡随俗使佛教成为了具有傣族特色的新型宗教。

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后,推动了傣族文字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傣族知识分子,为创造贝叶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傣族原有的很多作品加入了佛教内容,处处渗透着佛教思想,处处体现的至高无上。傣文在佛教传入前就有了,却把它说成是佛祖给的。原来传入的经文文学作品,被加工成傣族的文学。佛教以文艺形式向人们灌输宗教思想,使傣族生活的各方面具有了佛教的文化特色,使傣族原有的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傣族古代文身源于原始图腾,图案大多是与图腾有关的动植物。佛教传入后,图案内容出现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鹿、象、塔、咒符、格言。在建筑中,原有的变成了龙,成为佛的象征。原有的宗教祭祀,基本上都有了佛教的痕迹。外壳是原始宗教的,实质是佛教的。傣族原始宗教中有替婴儿取名的习俗,后来却变成佛爷、祜巴为孩子取名、祝福、滴水、拴线,求佛祖庇佑,把小孩子的一生拴在了佛的手掌中。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促使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提前了社会演化的历史进程。农村公社制的形式上没有变,实质上已成为封建领主所有制。佛教和原始宗教成了这种制度的思想核心。佛教把大量的佛教的、非佛教的外来文化介绍了进来,使西双版纳原有的傣族文化,包括接受中原的固有文化融成一体,形成了西双版纳贝叶文化。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章哈制度的变化。

章哈,汉译为会唱歌的人。原来是原始宗教的乐司,后来成为原始宗教的领袖之一。由于分工不同,又变成了歌手,专门为村寨的宗教节日诵唱,平时是百姓的歌手,作娱乐演唱,实际上是傣族文化的创作者、继承者、传播者,是农村公社的组成部分。佛教传入后,章哈成了传播外来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主要工具。傣族全民信教后,章哈几乎的都是知识丰富的佛僧还俗后入行的,受领主的控制,建有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他们演唱的内容主要是贝叶经文。章哈还把印度等国家的故事改变成唱词,同时,也把傣族民间故事、中原的故事改变成唱词。章哈,实际上成了贝叶文化的一个标志,是傣族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章哈把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传统文化,与以佛教为主的印度文化、中原文化相融合,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文化——贝叶文化。

贝叶文化成为傣族全民性文化,与傣族文字的演进关系十分密切。外来佛经被译成傣文以后,加速了佛教的传播。各种原有的傣族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刻成贝叶经在整个傣族社会传承,促进了贝叶文化的成熟。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原来傣族所具有的文化逐步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包括傣族的心理素质、生活习俗、文学作品、建筑艺术、思维观念、伦理道德等,使原有的文化逐步具有了新的特征和基本精神,最后形成了贝叶文化。